来源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时间 : 2025-08-19 09:51
A+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成功举办了一场聚焦青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多学科会诊(MDT)。本次会诊由肾病中心主任张勉之主导发起,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原主任郑法雷教授参与指导,同时东方医院副院长王乐及心血管内科、妇科与生殖医学科、内分泌科、风湿病科、血液病科等组成多学科专家团队。会议由医务处任珊副主任医师主持,线上线下共计40余人参与此次跨学科研讨。
本次会诊围绕一名38岁青年女性尿毒症期患者的复杂病情展开。据了解,该患者怀孕期间曾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蛋白尿等症状,自认为妊娠结束后相关症状已痊愈,因此后续8年未进行任何体检。本次入院时患者肾脏已发出严重警示,处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阶段,双肾萎缩,血肌酐高达913.4μmol/L,并伴有严重高血压、重度贫血、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阴道不规律出血、肺部感染等多系统器官损害。首先由肾病科住院医师孟佳和主管护师李秀丽汇报病历,病房副主任医师谢璇及肾病科主任秦建国教授、透析中心主任张敬锋主任进行病例补充,随后各专科专家床旁进行了细致查体并展开激烈讨论,围绕患者能否脱离血液透析、获得高质量生活水平,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内分泌科主任周晖建议患者严格控制体重;血液病科主任丁晓庆和刘军霞副主任医师指出需纠正多重贫血因素;心血管内科崔杰副主任医师强调严格控制血压;风湿病科刘慧副主任医师考虑免疫因素参与,建议调整免疫治疗;妇科与生殖医学科刘素婷副主任医师针对阴道异常出血提出随访建议。
郑法雷教授对各学科专家的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他着重强调,慢性肾脏病堪称“沉默的杀手”,唯有结合患者完整病史进行抽丝剥茧般的细致分析,才能为其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针对汇报病例中的细节要点及需补充完善之处,郑教授提出了兼具严谨性与科学性的专业指导意见。会诊尾声,他前往患者床旁,详细询问病情发作过程、日常起居及饮食习惯,并向患者及家属明确了长期随访的具体要求。
副院长王乐对此次MDT进行了细致点评,高度评价肾病科组织的本次多学科会诊。他充分肯定了科室在病例汇报环节的扎实前期准备,以及与会专家所提意见的精准性与针对性。他强调,会后科室需对会诊意见进行详细总结与系统梳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肾脏健康筑牢保障防线。
最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中心主任张勉之教授对本次会诊进行总结。他首先向院领导对此次MDT的重视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医务处精心组织并协调优秀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参与,以及郑法雷教授为患者提供的精准病情诊断和优化治疗方案。
未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以此次多学科会诊为重要契机,持续坚持中西医结合与多学科融合的发展方向,不断提升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的诊疗水平,推动肾脏病学科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链接】
郑法雷教授个人简介:
郑法雷,从医50余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临床经验丰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对肾内科疑难病的诊治有较高技术水平,被誉为中国肾病届泰斗。发表各种医学论文300余篇,主编医学专著3部,主译1部,并参与28部专著的编写。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对肾内科疑难病的治疗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在我国率先报告必需氨基酸及α-酮酸治疗肾性肾衰,以及Ⅳ型肾小管酸中毒、军团病伴发急性肾衰、急进性肾炎伴出血性间质性肺炎等。率先报告尿毒症患者食欲素、瘦素的变化与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等;率先开展红细胞生成素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在国际上首先制作成功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首先报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是马兜铃酸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