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从脾论治,通络调脾为血糖管理提供新路径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5-09-11 11:30

A+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血糖健康管理逐渐受到广泛重视。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均与血糖水平异常相关。中医理论从整体调节出发,认为“脾”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医学中胰腺的部分生理功能具有相关性。

基于“从脾论治”辅助血糖管理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食物在脾的运化作用下转化为精微物质,再将其布散至心、肺、头、目乃至全身。这个过程涉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而其中也有胰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蛋白酶等物质参与糖脂代谢过程。中医络病理论指出,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失常会产生“痰湿”,痰湿堆积在络脉里,就像水管里长了水垢,让血流通不畅,淤堵变成“瘀血”。络脉“堵”了,营养和氧气送不到全身,“废物”得不到清除,就会导致出现健康问题。因此,中医络病理论提出了“从脾论治”管理血糖的观点。

基于中医络病“从脾论治”的理论,以岭健康研发了能调节血糖的津力旺饮料,该产品结合通络养生理念,选用多种药食同源食材科学配伍而成。研发的津力旺系列产品还包含饼干、固体饮料、益生菌等健康食品,满足血糖管理人群的多种食品需求。

通络养生八字经助力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血糖偏高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方案来增强脾的运化能力,而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养精、动形、静神,正是从饮食、起居、运动、情绪四个维度构建调理体系,助力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饮食有节,善用药食同源: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注意膳食纤维的补充,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减少脂质吸收、调理脾胃气机及运化功能。控制体质量、血糖、血脂水平,可选用低升糖指数(GI)食物和低血糖负荷(GL)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的鱼、虾、瘦牛羊肉、去皮鸡肉、蛋类及低脂低糖乳制品;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叶菜、菌藻类、瓜茄类及中低糖分水果。另外,山药、山楂等药食同源的食材适合日常调理脾胃,可用于制作养生药膳。在日常饮食中,可搭配饮用津力旺饮料,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规律起居,调畅脾络:长期缺乏睡眠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保障充足的睡眠以及提高睡眠质量对于血糖的调节非常重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规律起居,可起到补虚益气、调畅脾络气机的作用。

适量“动形”,增强运化功能:适量的运动可增加食欲,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以岭创编的中华通络操,汲取了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的动作,动作舒展柔和,适合日常锻炼。

调节情志,保持络脉畅通:情绪急躁、抑郁或情绪低落等情绪波动可伤及五脏,影响脏腑气机,对血糖管理不利;保持平和心态,减轻压力,有助于疏肝解郁平躁,改善中焦运化,恢复络脉运行气机,从整体上改善健康状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