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安心享美味,健康过双节:这份科学控糖指南,让假期更尽兴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5-09-30 11:01

A+

中秋国庆喜相逢,八天长假是亲友团聚、享受美味的幸福时光。各式月饼与丰盛家宴是节日的重头戏,在满足味蕾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保持身体状态的轻盈与稳定。学会与血糖智慧相处,避免血糖波动,能让我们更有活力地享受每一刻欢聚。

先认识一下血糖波动:读懂身体的信号

节日里,面对丰盛佳肴,即便是平时注意饮食的人,也容易不经意间摄入比平时更多的精制碳水与糖分。这些食物消化后迅速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

对于有些身体调节血糖能力较弱的人,快速的血糖上升可能会引发“过山车式波动”——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在血糖升高后,延迟的胰岛素高峰又可能将血糖推向低谷。

这种波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餐后易疲劳、困倦,难免影响欢聚时的状态;若血糖偏高超出身体正常处理范围,多余糖分随尿液排出并带走水分,引发口渴、多尿,更会危机身体健康。

从长远看,频繁的剧烈血糖波动对血管健康的挑战不容忽视。研究表明,相比持续稳定的高血糖,这种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的冲击可能更大,是影响心血管长期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智慧:以“通络”视角看血糖平衡

中医络病理论认为,血糖异常与脾失健运密切相关。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负责将我们吃进去的水和食物转化成可以被人体利用的精微物质输布给全身,这种输布依赖于脾的升清散精功能。

长期饮食不节、多食肥甘、又或是因长期忧思过度、郁怒伤肝、肝失疏泄都是导致脾络亏虚的重要原因。若脾络亏虚则运化无力,易出现痰湿内生、气血运行受阻的状态,进而影响身体整体的代谢平衡。

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的通络养生八字经强调,维护健康关键在于保持“络脉”通畅。对于血糖管理,不能仅仅着眼于“降糖”,更要重视通脾络、恢复脾的正常运化功能,从而从根源上促进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科学控糖过假期:以通络理论为指导的养生方案

饮食智慧:药食同源,健脾通络

佳节美食不必刻意回避,智慧选择更能兼顾美味与健康。“食以养生”,早在古代,就有许多养生食疗专著,如《饮膳正要》《食疗本草》,都强调了饮食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医学也越来越认可药食同源的理念,许多食物既能满足我们口腹之欲,又能辅助身体维持稳定。

在家烹饪或者在外点餐时可以多留意一些健脾的药食同源成分,比如山药、绞股蓝、山楂。山药健脾益胃、补肾涩精,现代研究发现其富含的黏蛋白,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绞股蓝益气健脾、止咳祛痰,其含有的绞股蓝皂苷等成分,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辅助调节血糖;山楂健脾开胃、活血化瘀,帮助消化油腻食物,改善脾胃功能,对血脂和血糖的调节都有积极意义。

节日餐桌上的饮品选择,同样可以借鉴此智慧。例如,由以岭健康基于通络养生八字经理论研发的津力旺饮料,它是一款能辅助调节血糖的植物饮品,科学配伍了绞股蓝、山楂、山药、乌梅、桑椹、桑叶六味药食同源成分,既能满足节日的饮用需求,又能辅助调节血糖。

同时正确的进餐顺序也能有效减轻血糖波动。按照“蔬菜→蛋白质→主食”的顺序进食,可以先增加饱腹感,延缓后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帮助血糖平稳过渡。

运动妙招:简单运动,有效调理

假期保持适量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帮助脾脏更好地运化水谷精微,进而改善血糖水平,而针对性的运动更能事半功倍。

中华通络操“拂尘晃腰——调脾胃”章节就重在调理中焦,增强脾的功能。通过活动腰腹部和脊椎,能够强腰健脊、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帮助消化摄入的高糖油腻食物。坚持每天练习5分钟,既能活动身体,又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

此外,饭后不要立刻坐下,和家人朋友一起散步15-30分钟,是舒缓身心、平稳血糖的轻松方式。

健康的身体是享受一切快乐的基础。在这个美好的双节假期,希望这份融合了现代科学与传统智慧的方案,能帮助您更加从容地拥抱健康与美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