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5-10-13 10:18
A+
近年来,我国的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UC发病率已达约11.6/10万。[LZ1]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粘膜的一种特发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始于直肠,通常以连续的方式向近端延伸穿过部分或整个结肠,以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
值得警惕的是,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发生肠外表现、需要接受结肠切除术甚至癌变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因此,尽早启动规范治疗,有效控制炎症、延缓疾病进展、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对UC患者至关重要。那么,确诊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药治疗呢?
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药?传统治疗药物概览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以“诱导并维持症状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病人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常见的溃疡性结肠炎传统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 5-氨基水杨酸(5-ASA)和柳氮磺吡啶(SASP),是UC主要治疗药物,在临床上一般作为轻、中度UC的首选药物以及重度UC治疗方案中的基础药物。但口服高剂量和低剂量氨基水杨酸后分别有58.7%和69.8%的活动性UC患者未实现临床缓解1,并且复发率逐年递增,5年后复发率高达59.8%[LZ2]2。
糖皮质激素是5-ASA疗效不佳的中度及中重度病人的首选治疗,但由于长期使用会增加机会性感染、急性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一般只用于疾病活动期的诱导缓解,待症状控制后需要逐渐减量至停用。
免疫抑制剂由于起效缓慢的特点,一般只用于5-ASA维持治疗疗效不佳、症状反复发作及激素依赖者的维持治疗。然而,高达65%的激素依赖患者使用后仍无法实现黏膜愈合3。对于中重度UC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复发风险依然严峻,两年内复发率高达73.2%[LZ3]4。
鉴于传统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局限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医药领域不断探索更先进的UC治疗方案以寻求突破。以SIP机制为靶点的创口服新药——艾曲莫德,正是这一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也多次强调将生物制剂的治疗窗口前移5,旨在更有效实现疾病控制、改善患者预后。
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药?解读创新靶向药治疗机制
创新靶向药艾曲莫德的治疗机制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虽然UC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发现,在其发病进程中,肠道内S1P(鞘氨醇-1-磷酸)与S1P受体(S1PR)结合形成的信号传导通路,是治疗的关键靶点之一[LZ4]6,而艾曲莫德就是针对该靶点的调节剂。
S1PR存在 5种亚型,艾曲莫德高选择性作用于S1PR 1、S1PR 4、S1PR 5,有效阻止淋巴细胞从淋巴结迁出,减少外周血中加剧炎症的淋巴细胞数量,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这种靶向选择性显著降低了与S1PR 2、3亚型相关的疾病风险,包括血压、肺功能变化及潜在的肿瘤风险。
临床数据显示,艾曲莫德起效迅速,2mg/d治疗第1天淋巴细胞下降30-40%7,在第2周就实现症状缓解,达到每个终点的患者比例在12周内不断增加,并维持至第52周[LZ5]8。亚洲人群的临床数据也很乐观,亚洲ES101002 III期研究显示,艾曲莫德治疗1年,52%患者达到黏膜愈合、46%患者达到完全黏膜愈合。
艾曲莫德的Ⅲ期研究设计体现了一项重要突破:与其他先进疗法相比,首次在此阶段研究中专门纳入孤立性直肠炎亚组患者。研究入组的患者群体普遍属于难治型,既往经历多种治疗失败(包括传统药物及生物制剂/JAK抑制剂等先进疗法)。研究结果显示,艾曲莫德能有效改善孤立性直肠炎患者的疾病症状:快速缓解直肠出血(第2周即见改善),显著减轻排便急迫感(疗效持续至第12周),疗效和安全性与ELEVATE研究的总体人群一致9。
艾曲莫德已先后在美国和欧盟获批上市,在中国区域的准入也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5月在中国澳门获批用于治疗16岁以上的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2024年12月在中国澳门镜湖医院开出首张处方;2025年在中国香港获批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UC成人患者。同时,艾曲莫德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惠及更多内地UC患者。
参考文献:
1、 Alexander C,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1 Apr;106(4):601-16.
2、 Lee HJ, et al.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2;59(117):1415-1420.
3、 Carbonnel F, et al. Gastroenterology.2016;150(380–8):e4
4、 Loftus EV, et al. Inflamm Bowel Dis. 2014;20:1361‒1367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中华消化杂志,2024,44(2):73-99
6、 叶尔森·阿赛,等.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2024,08(5)403-406
7、 ADP334 P1 Data on File;*Active metabolite
8、 Panaccione R, et al. DDW 2023. Presentation Number:Tu1731
9、 Sandborn WJ, et al. Lancet. 2023;401(10383):1159-1171.
[LZ1]任杰,刘建平,郎晓猛,等.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贲门小细胞癌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70,177
[LZ2]Lee HJ, et al.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2;59(117):1415-1420.
[LZ3]Loftus EV, et al. Inflamm Bowel Dis. 2014;20:1361‒1367
[LZ4]叶尔森·阿赛,等.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2024,08(5)403-406.
[LZ5]Panaccione R, et al. DDW 2023. Presentation Number:Tu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