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流感来势汹汹,中医防治有良方!

来源 : 望京医院平谷院区

时间 : 2025-11-26 09:49

A+

随着天气转冷,流感病毒再次成为我们健康的潜在威胁,最新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今年我国北方省份的流感主要流行株为甲型H3N2,乙型Victoria系和甲型H1N1毒株保持低水平共同流行,面对它,不要恐慌,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科学应对流感病毒。

一、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造成人体感染且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

流感的症状一般表现为起病急、发热(有的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传播途径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排毒时间多为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方式经空气传播, 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更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

三、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

普通感冒,多为打喷嚏、咽痛、咳嗽、低热为表现的一类疾病,通常症状轻微而且能够自己恢复。流感起病急,症状比一般感冒重。很多流感病人会出现迅速高热,达39-40°C,伴畏寒、寒战。而且通常伴有很多全身不适表现,如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最终要确定是哪种病毒引起的,还是需要去医院做呼吸道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

四、中医防治流感

流感属于中医“外感病”的一种,中医在治疗流感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扶正祛邪”。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流感的根本在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让病邪无可乘之机。

中医预防有著名的益气固表方剂,玉屏风散,特别适用于平时体虚、易出汗、怕风、容易感冒的人群。金银花、菊花茶等中药泡水喝,适合体质偏热、容易上火人群。将藿香、艾叶、苍术、白芷、石菖蒲等芳香避秽的中药装入香囊随身佩戴或置于室内、车内,起到化湿驱邪、净化空气的作用。每日按揉足三里、迎香穴(鼻翼两侧)、风池穴(后颈部),感觉微微发热酸胀为宜,能疏通经络,预防外邪入侵。

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平谷院区肺病科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有针灸、皮内针、穴位贴敷、耳穴疗法、中药热奄包、艾灸、中药膏膜、拔罐、刮痧、足浴等等,调整人体内环境,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平谷院区肺病科医生结合患者体质、临床表现,辨证分型(风热犯卫、风寒束表、表寒里热、热毒袭肺),现已有流感中药汤剂1-4号方,恢复期出现气阴两虚,正气未复,咳嗽迁延不愈,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口服中药汤剂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小,减少并发症,帮助您快速康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