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不可不知的食物不耐受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1-05-06 04:56

A+

近年来,医学家们在研究疾病与饮食的过程中,发现一种特殊的人体特质,某些人类个体对一些我们常见的食物如鸡蛋、某种肉类、牛奶等会产生不适应的病理反应,长期接触这类食物甚至有可能导致各种慢性疾病,此种现象统称为食物不耐受。

      具体来说,食物不耐受现象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过程,类似于老百姓常说的“过敏”,但其又不可完全被等同于过敏来对待。食物不耐受是指部分人体不能将某些食物的大分子物质进行顺利的消化吸收,而是把这些食物分子视为有害物质予以排斥,并针对这些分子产生了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是大分子蛋白,主要为IgG)与食物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颗粒顺血流分布全身,在部分人体器官、组织或血管引发炎症,食物不耐受多引发人体慢性症状。此外,由于食物不耐受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多从肾脏排除,由于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膜导致肾小球滤过压升高,从而继发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和胆沉积,还可能造成脂肪细胞潴留,导致水肿和肥胖,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和疾病,包括高血压、肥胖、头痛或偏头痛、慢性腹泻、疲劳、感染等。

      食物不耐受现象在人群中分布较广,几乎一半人都有对某种食物的不耐受。排名前三位的食物不耐受种类分别为鸡蛋、蟹和牛奶,人群阳性率分别为28%、25%和23%。食物不耐受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发生率随年龄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在性别方面,与男性比较,女性易发生食物不耐受,女性对蟹不耐受的发生率(高达67%)显著高于男性。食物不耐受与体重有一定相关,与正常体重者比较,体重过轻易发生。

      食物不耐受现象的发现,为揭示人类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和无确切发病原因的慢性病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成为人类攻克各种顽疾的新钥匙。由于很少有人想到自己会对日常接触的食物不耐受,而长期的食物不耐受又可能引起慢性症状或疾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且鉴于食物不耐受在健康人群中阳性率较高,因此,建议人们(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女性)在健康体检时选择该项目,并进行早期诊断,以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开展预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