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体验·民生一线观察)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4-01-26 09:50

A+

 

  图①:河北滦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在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分析乡镇医院上传的患者影像图片。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图②:浙江绍兴诸暨市浣东街道东盛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志愿者在指导居民使用自助挂号设备。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等49个项目。这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目的是提升各区域疑难复杂和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一步。近年来,我国大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欠发达地区、基层和农村的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数量、规模和布局情况如何?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今后如何更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记者近日在云南、湖北、福建等地进行了采访调研。

  

  一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实践——

  名医做好“传帮带”

  “多亏了云南阜外的大夫,手术特别成功。”回忆起7年前来云南旅游时突发的心血管疾病,79岁的尤大爷仍然心有余悸。

  “当时我和老伴参观完一个景点,突然胸背部出现‘撕裂般的疼痛’,当场就晕过去了。”尤大爷说,自己在当地医院抢救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随后被转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云南医院(以下简称云南阜外)。

  那时候的云南阜外投入运营不久,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北京阜外)合作共建,是云南省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公立医院,并于2019年成为第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单位。

  “老人的动脉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小弯侧,几乎与左锁骨下动脉在同一平面,解剖条件比较棘手。”云南阜外血管外科主任郭媛媛说,“这样的手术难度较大,我们跟北京阜外血管外科专家讨论后,专家决定从北京飞来昆明为老人做手术。”

  这次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二天,尤大爷已能够下床活动。

  郭媛媛告诉记者,在云南阜外刚成立的两年时间里,由于本地医生团队相对不够成熟,遇到难度较大的危重症,北京阜外的专家经常到云南来做手术,给大家示范。

  如今,郭媛媛已顺利“出师”。同样的主动脉夹层疑难病症,郭媛媛已能担任手术主刀,成功治愈了数名患者。

  云南阜外院长助理牛国栋介绍,云南阜外完整平移了北京阜外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学科架构、医疗管理模式及信息系统。北京阜外长期派驻临床及行政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作为科室轮值负责人指导云南阜外团队开展日常诊疗及管理工作。目前,已有超过820名北京专家在云南轮转工作过,长期保证65余名专家在云南工作。此外,云南阜外本地招聘的医院临床及行政人员,几乎全员安排至北京阜外进行进修培训。

  培训不光是技术的交流,同时也是阜外文化的传播。“在阜外,我们遵循生命至上。我们教给年轻医生,只会做手术的医生只能称之为技术匠,不能称为好医生。知识会过时,但对患者认真严谨的态度和为患者服务的精神不会过时,达到这两个要求才称得上是好医生。”牛国栋说。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室主任,郭媛媛坦言自己的成长,受益于北京阜外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机制。“在我培养期内,专家有时担任我的手术第一助理,在一旁指导。”

  在云南阜外,许多像郭媛媛这样的年轻医生快速成长,一批高级医疗技术推广普及:2023年,三四级手术占比达95.47%,冠状动脉手术62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772例……

  “未来,云南阜外和北京阜外将通过与更多高校搭建平台展开合作,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展开科研教学,完善人才服务管理制度,提升人才培养和吸引能力。同时增强人才输出‘造血’能力,带动省内各级医院的临床诊疗水平共同进步,落实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国家政策。”牛国栋说。

  新闻背景

  目前,我国已确定五批共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以来,有1400余项诊疗技术平移至输入省份,填补了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相关省份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借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经验,各省份也在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省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一个城市医联体的探索——

  专家问诊进社区

  “要多吃一些粗粮,少吃重油重盐的食物,慎吃海鲜。”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内,来自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操基清正在问诊,开具处方的同时,不忘叮嘱患者健康饮食。

  62岁的患者王建平连连点头。因为患有高血压、偏头痛、糖尿病等慢性病,王建平需要定期做检查。“之前我都是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病,现在习惯到这里来。主要是方便,家门口就能看上三甲医院的‘专家号’。”王建平说,有了专家问诊和指导,自己的基础病得到稳定控制,一些症状减轻了不少。

  2017年开始,武汉市中心医院与江岸区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紧密型医联体”。每周,武汉市中心医院都会派出不同科室的5名医生定期到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一天。

  “我们不仅负责问诊,也要带一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分享一些看病的经验。”操基清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会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到武汉市中心医院跟岗学习,通过双向互动,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为了让医联体的建设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武汉市中心医院还派了一名管理人员常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地点就在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与中心医院对接,让医联体内的资源能够交流畅通。”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江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