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4-02-01 13:40
A+
1月30日,中国城市报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健康城市蓝皮书: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3)》《健康城市蓝皮书: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认为,“十四五”以来,各地以健康城市为抓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卫生健康、生态环境、水利、住建、农业农村、体育、教育、医保等多个部门的健康指标得到了有效提升,健康城市综合指数达到69.37,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等健康结局指标显著优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在建设过程中,各地逐步形成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模式,积累了丰富建设经验,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建议加强政策研究,加大创新试点,优化评价手段,强化总结推广,推动健康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蓝皮书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绿色健康城市家园、大力推进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全国健康城市建设发展不平衡,健康城市建设软实力、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水平亟须提升,健康城市、健康社区建设经验欠缺等问题。促进我国城市健康环境高质量发展,必须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以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战略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城市健康环境建设体系,结合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因地制宜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健康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家园,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健康城市、社区健康与国际接轨。
我国公立医院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
蓝皮书认为,我国公立医院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在构建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和科研攻关、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改革人事薪酬分配制度以及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同时,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条块协同性不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尚未全面建立、基于价格的战略购买机制尚未健全,临床专科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未来须在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和加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健康传播为健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蓝皮书认为,健康城市建设以一种全新的、综合的、多维的方法与策略来处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健康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健康传播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介绍健康传播内涵、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对健康传播助力健康城市建设的方法、路径进行了探索,并以多伦多和北京为典型案例,分析了健康传播如何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研究发现,健康传播贯穿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始终,通过个人、社区、社会和国家四重路径助力健康城市建设,在传递健康信息、提高健康素养、促进社会参与以及涵养健康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健康传播为健康城市建设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并为健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我国未来健康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对传播力量的挖掘与使用,构建科学高效的传播网络、多元主体参与的建设格局以及及时有效的监测评估机制,从而助力健康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果,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健康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未来发展应注重三个方面
蓝皮书认为,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是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健康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优势健康产业和服务供给不足、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新时代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要深刻把握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目的,以更高级、更融合、更完备的产业业态为发展目标,促进完善顶层设计,推动产业集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补短板、锻长板,促进产业链提升,着力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法规完善与具体举措监管并重;二是加速健康领域学科体系的构筑与完善;三是以高新科技推动健康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