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惠周光:以新型方法应对食管癌 进一步优化疗效与预后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4-04-10 09:26

A+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预后生存率较低,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特需医疗部主任、放射治疗专业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惠周光在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时表示,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方法开始应用于食道癌的治疗,给患者带来了多元化效果更优的治疗选择。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总体来说并不典型,尤其是早期不容易引起注意,比较常见的早期症状是进食有胸骨后不适或食物阻滞感,可能会间断出现,但是部位会相对固定,持续时间较长。如果哽噎感逐渐加重,有可能与食管病变进展有关,是典型的食管癌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惠周光说。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和术后免疫单药治疗可以为患者疗效带来“惊喜”。针对可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先进行放化疗再手术,其生存率会比单一手术治疗高。“研究数据发现,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加免疫治疗后,再做手术,食管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完全消失的比例可以稳定在50%以上。”惠周光说。

“可以大胆设想一下,既然大部分患者已经在新辅助放、化、免的治疗过程中肿瘤完全消失了,我们是否可以挑战或者改变一下现在的治疗模式,即在新辅助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之后是否可以避免食管切除。因为食管切除以后,患者的损伤、进食等生活质量、心理打击会比较大。”惠周光进一步介绍说,如果通过保守治疗,就能够使得肿瘤完全消失,那临床可以采用非手术切除的观察策略,保留患者食管吞咽功能,而且不降低总体疗效,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实中,很多患者担心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以及自身承受能力。惠周光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介绍,其实,临床不会轻易给患者进行放、化疗,虽然它是改善食管癌疗效的有益手段。一般情况下,临床会先根据患者个体特征、肿瘤分期以及多学科诊疗的讨论结果,来决定是否实施放、化疗。一旦确定要做以后,临床会先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疗前评估,比如营养状态、器官功能是否能承受治疗带来的负担等。以食管癌为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做同步放、化疗的较多,这部分患者往往因为食管梗阻或者病期较长,导致营养状态差。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放、化疗之前,患者的体重出现明显下降,这将对治疗完成率或者预后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临床要尽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要处理好患者在放、化疗前的各种合并症,使其机体功能尽量恢复正常,而后再开展放、化疗,这样会使得放、化疗发挥更好的疗效。

“放、化疗开始之后,我们会定期对疗效以及毒副作用进行监测。比如,在放、化疗四周左右,临床会通过CT检查来观察肿瘤的变化。另外,每周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这有助于提高患者肿瘤早期的疗效和判断治疗的不良反应。”惠周光说,现在免疫治疗普遍应用,临床会在免疫治疗前,针对免疫治疗的特点做一些特殊监测。比如,临床会额外关注患者的内分泌、心脏毒副作用、肝脏等免疫相关指标,来确保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当然,在综合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恶心、食管疼痛导致患者的进食量在治疗过程中降低,临床会给予患者鼻饲饮食或者静脉补充饮食,并配合必要的消炎、消肿、止疼等,来保证患者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治疗,从而提高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