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扎根基层做好“健康守门人”

来源 : 广州日报

时间 : 2025-08-19 15:38

A+

从青葱岁月到不惑之年,从一名普通全科医生到广东省“最美医务工作者”,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头社区卫生服务站,今年46岁的全科医生周婉芬坚守基层24载,是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她用专业与温情织就了一张基层健康防护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周婉芬凭借丰富的一线经验,从发热患者的典型症状、聚集性特征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科学识别出异常信号,为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争取了“黄金窗口期”。

周婉芬医生在工作中。

8月18日下午,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医师节主题文化活动在广州举行。现场,20人荣膺广东省“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其中,来自佛山市顺德区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助理医师周婉芬,是佛山首位获此荣誉的医生。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奋斗故事。

守护社区健康:扎根基层织密社区健康网

北滘林头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林头大道。这是一栋两层的建筑,占地面积约315平方米,其中一楼为诊疗区,二楼为办公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据了解,林头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林头、广教、顺江三个居委会,辖区常住人口约8万人,现有医护人员18人,隶属于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顺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这里是全国有名的家电之都、制造业大区;北滘镇是广东第二个千亿大镇,经济活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顺德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4个,服务延伸点53个,基本覆盖全区205个村居,为市民群众织密了健康防护网。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基层医务人员筑牢健康顺德的基石。早在2012年,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拥有丰富基层经验的周婉芬调任林头社区卫生服务站。“当时基本上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她回忆道。面对辖区常住人口的空白健康档案,她和同事们开启了“白+黑”的工作模式。

“白天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接诊,晚上走街串巷建档,常常忙到深夜11时许。”周婉芬回忆道。一年半时间里,她和团队建立起覆盖九成以上居民的动态健康档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摸查。

得益于前期扎实的走访,周婉芬与辖区群众“打成一片”,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据了解,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团队三名队长之一,周婉芬对辖区群众情况熟稔于心,“虽然硬件条件有提升的空间,但我们努力提升软件以及服务水平,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她说,在社区卫生站看病往往比较温情,“我们会深入问询,对患者病情进展了解得更为细致,有利于我们对症施治,切实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据悉,顺德自2022年7月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在全省率先探索“紧密型健康共同体”建设,联动专家、技术、药物、信息、医保“五到家”服务,进一步释放医改红利,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的切实需求。

为此,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与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北滘医院)组建健康共同体,提供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急救和医养结合等综合服务,打通患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专业敏锐为防控工作争取“黄金窗口期”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周婉芬深耕基层24载,她始终以担当和奉献为荣,努力在平凡岗位上贡献力量,践行对“健康守门人”使命的深刻理解。

今年7月初的一天,一次看似普通的接诊,成了周婉芬职业生涯中难忘的时刻。

那天,一居民因发热并伴有关节痛前来就诊。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她对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典型症状非常敏感。更让她警觉的是,患者无意中提到他的邻居中也有类似不适的人。这立刻触动了她的神经:症状的聚集性往往意味着疫情风险。

周婉芬立即调阅近期就诊记录,发现多名患者出现相似症状。但一个异常情况出现了:这些患者都做过登革热病毒NS1抗原快速检测,结果全是阴性。按照常规,阴性结果可能让人放松警惕,“但我的专业直觉告诉我,这不对劲——症状太典型了,而且聚集在同一个区域,很可能不是简单的巧合。”周婉芬综合症状、聚集性特征和流行病学关联,高度怀疑这是一起传染病聚集性疫情。

于是,周婉芬第一时间向站长和护士长汇报了情况,站里迅速上报到社卫中心,并申请区疾控中心的技术支持。在上级指导下,她参与了后续工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样本采集、送检、入户排查等工作——早期发现为防控基孔肯雅热工作争取了“黄金窗口期”。

对该疾病,周婉芬与同事们是第一次正面接触。据了解,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经伊蚊(花斑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在她看来,此次疫情的快速排查,一方面得益于健共体提供的培训资源,这能让基层医务工作者持续不断地充实和提升自己;另一方面,社区卫生站与上级医院、疾控部门的快速有效联动、各司其职,而社区卫生站的角色正从被动转为主动,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更好地应对。

“早发现、早报告是传染病防控的生命线。作为基层医生,我们是社区的‘哨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全局。”周婉芬表示。这次事件后,她更加坚信,专业警觉不是天赋,而是日积月累的沉淀——24年扎根社区,她熟悉每位居民的健康状况,能在关键时刻发现异常。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将心比心赢得患者信赖

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贵在久久为功。走进林头社区卫生服务站,墙上挂满一幅幅锦旗,这是患者对医护人员最温暖的肯定与信赖。

在居民心中,周婉芬就像是“自家人”一样亲切。端午节期间,村民会把象征吉祥顺遂的龙舟水送到社区卫生站。“他们把医护人员当家人,我们更要把患者当亲人。”周婉芬说。这种良性循环的医患关系,离不开双方的友好互动、将心比心。

在日常生活中,周婉芬是一位特别热心的人。2018年10月的一天,她驾车时路遇受伤民警,主动上前施救、不留姓名,对方多方打听,最终顺德交警大队专程送来锦旗,感谢其见义勇为的善举。

周婉芬时刻要求自己,立足岗位职责,对患者负责,对职业心怀敬畏。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团队长,周婉芬牵头制定每个月的健康计划,抓好团队工作进度。作为团队里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她积极引导年轻医生融入团队、融入社区。对于特殊患者,她不仅关注他们的身体情况,更关注心理健康,以真心换真心,赢得他们的信赖。

在周婉芬看来,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健共体建设成效渐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群众满意度渐渐得到了提高,“以前是以老年人、慢性病人为主,现在有不少儿科患者、一般成人患者回流到社区就医,我们根据这些人群的特点,开设了夜诊,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青年医生张炎清扎根林头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年多,如今已成长为站里的主治医师。在他眼里,周医生是一个很亲切的人,“平时总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常常能与患者打成一片,我以她为榜样,学习她在面对患者时说话的语气、待人的方式等,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对我的职业生涯发展很有帮助,收获了患者的肯定。”

在基层工作,平凡却不平庸。24年如一日,周婉芬用专业与温情诠释着“健康守门人”的使命。“真正的担当是默默坚守,奉献是细微处的用心,未来,我会继续以专业守护社区居民健康,筑牢公共卫生防线。”她坚定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