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2-09-19 09:31
A+
“加强健康管理及学科建设经验的分享,挖掘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领域的新需求、新知识。”9月12日至16日期间,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同主办、诚医汇承办的“北大健康论坛·2022”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同时也是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的第四届年会。
12日,本届大会首个专题论坛“健康管理学科发展战略”也在开幕式现场举办,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医院管理者和行业学会的负责人济济一堂,众多嘉宾从各自视角分享了关于健康促进事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每个人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
“实现健康中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目标不仅仅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更需要把健康时时放在每个人的心上,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会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朱军回顾道,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成立至今,始终致力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其中健康促进专委会的工作卓有成效,也期待各界向着健康的未来并肩前行。
“医务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成为健康促进的示范者。”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以己为例,生动地讲述了一堂“个人如何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主题课,就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如何客观看待衰老与疾病的关系、如何因时而异为自己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并积极进行科学与精准的体育锻炼等相关话题进行了分享。
“健康中国建设要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到所有的政策当中来,而这要强调预防为主,人民共建共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健康事业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在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参与健康管理的主动性上还任重道远,需要与会者共同的努力。
多措并举支持健康管理学科发展
在致辞环节,北医三院党委书记、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副会长金昌晓表示,健康管理的学科建设日益得到医院的重视,北医三院依托健康管理中心近年来做了诸多创新和探索,希望借此机会与更多同道分享交流,共同促进学术发展。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解读了健康中国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他强调,充分支持健康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搭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指引。同时,健康管理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角色,而是要通过模式创新构建预防、诊疗和康复一体化的新体系。
质控是把握健康服务水平的“晴雨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副主任高学成介绍了健康体检与管理质控方面的工作进展。近年来,通过质控管理,类似于“重要异常结果随访率”相关指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下一步,主管部门还将积极推进质控目标的落实,包括强化制度规范的供给等。
“未来的好医院,不仅是会开刀、会看病,而是要在医疗基础上,更多地防治并重、走向公卫、走向社会、走向社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说,近年来北医三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多措并举,在诊疗服务、学科建设、教育科研全链条中充分贯彻“以人为中心,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守护”。特别是在健康医学中心的具体实践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充分发挥学科所长延伸新的服务场景,并通过健康管理反向促进学科发展再迈新台阶。
环境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是否可以量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分享了关于外部环境对公众健康水平的影响。他指出,未来在对于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中,不仅要依据平均水平,还要充分对更加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新技术赋能创新健康管理模式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健康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顾金辉分享了在传染病防治、新药研发等领域的创新路径及成果转化。他提出,下一步还要着力在产出效率、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上继续完善,以更好地支撑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
“数字疗法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曾强以实践分享了数字疗法在精确健康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精准、准时、共享和个体化作为健康管理的四要素都离不开数字化、结构化。
“从提供的服务内容而言,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医学服务项目很多,但还是普遍缺乏高质的服务供给。”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武留信回顾了我国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创新发展的历程。他认为,以高血压健康管理为例,好的服务供给应该包括优质的项目、产品、工具、服务、团队和环境,而非仅仅搭建一个平台,提供多份报告。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向与会者分享了落实“从治病到防病”的533工程,即5G创新健康管理模式、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和三全(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健康管理者从医疗机构、社区卫生中心和家庭汇总健康和行为数据,通过“三早”,实现个性化干预,并及时评估效果,以形成新一轮的评估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