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3-09-24 08:59
A+
近期,由北京市民政局牵头起草的《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该征求意见稿,本市将加快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并积极构建群众买得到、买得起、用得好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围绕加强养老服务顶层设计、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等方面,征求意见稿确定了19项重点任务。征求意见稿提出,城市更新中腾退空间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针对老年人需求,要全面调查梳理街道(乡镇)辖区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全天候响应,并针对困难老年人建立养老服务需求主动发现机制。
推动供需精准对接和全天候响应
在优化调整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方面,征求意见稿指出,各区应结合本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老年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环境条件等因素,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本区养老服务专项规划、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实施工作,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落图落位。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开展已建成居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城市更新中腾退空间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政府投入资源或者出资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要优先用于基本养老服务。确保到2025年每个区至少有1所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区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
在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方面,征求意见稿指出,本市将持续培育品牌化居家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同时,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家庭养老照护支持政策,强化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资源整合能力,扩大专业化、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依托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网络。以街道(乡镇)为基础单元,系统设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服务供给,鼓励品牌化市场主体承接运营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全面调查梳理街道(乡镇)辖区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全天候响应。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健全服务监管和保险支持机制,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有标准、质量有保障。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建设环境优美、生活便捷、设施与服务配套的康养社区,探索推进康养社区养老服务。
实现养老行业“一网统管”
未来,老年人获得服务将更加便利。根据征求意见稿,本市拟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搭建全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包括建设集供需对接、政策宣传、养老地图、养老助餐、人才招聘、京津冀协同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养老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京通”,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实现养老服务“一网通办”。对接“京办”,为科学决策和动态监管提供支撑,实现养老行业“一网统管”。
针对困难老年人,拟建立困难老年人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发挥街道(乡镇)和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建立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完善并动态更新信息台账。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要完善老年人巡访关爱机制,压实街道(乡镇)责任,依托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基层老年协会、志愿服务组织等,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上门看望、电话问候等服务。
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
针对老年人关心的用餐、看病就医等热点需求,征求意见稿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例如,关于老年人吃饭问题,征求意见稿提出,本市将持续健全养老助餐服务体系。聚焦高龄失能等老年群体刚性需求,推动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助餐主渠道作用,积极发展养老机构网点辐射供、社会餐饮企业分散供、中央厨房连锁供、老年餐桌补充供等多元化助餐方式,推动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制餐分餐送餐相配套,市场化、可持续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强化养老助餐信息化支撑,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动态无感监管和补贴精准发放。
在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方面,本市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家庭病床与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接续服务机制。推动养老机构与医院、护理院(中心)等医疗机构签约合作或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居家养老市场主体与二、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居家医疗服务市场主体对接,开通居家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提供疾病诊疗、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