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人类触觉全景图绘成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4-11-14 09:34

A+

科技日报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张梦然)在一项关于人类触觉的研究中,科学家识别出至少16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建立了人类触觉全景图。这项由瑞典林雪平大学、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其不仅为研究人类触觉提供了全新视角,还展示了人类、老鼠和猕猴之间在触觉感受上的相似性和显著差异。

传统观点认为,每种特定的感觉,如疼痛、寒冷等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类型的神经细胞。然而,这项新研究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认为人体感觉实际上可能更加复杂。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异同,团队采用了深度RNA测序技术,对单个神经细胞的基因使用情况进行了详尽分析。这种方法能够根据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将感觉神经细胞分类,最终确认了人体内存在16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还可能会发现更多种类的感觉神经细胞。

通过基因表达分析,团队不仅描绘出了各种细胞类型的细胞机制图谱,还将这些细胞的基因表达与其具体功能联系起来。他们利用了一种名为微神经造影的技术,可以直接监测单个神经细胞在面对温度变化、触碰或特定化学物质时的活动情况,从而深入了解其功能特性。

研究同时还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细胞,其对愉快的触碰、加热以及辣椒素(通常与痛觉相关)都有反应;并鉴定出一种快速传导痛觉的神经细胞,其能对无害的冷却和薄荷醇产生反应。

在所鉴定的16种神经细胞类型中,许多类型在小鼠、猕猴和人之间表现出相似性。但最大的差异在于那些快速传导疼痛信号的神经细胞。人类拥有的这类细胞数量远多于小鼠,并且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向大脑传输疼痛信息。

【总编辑圈点】

这项前所未有的研究,为理解人类触觉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新见解,并为进一步探索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奠定了基础。研究同时带来一些有趣的发现,譬如人类拥有的“疼痛神经”要远多于小鼠,疼痛信号传递能力也快得多。但其原因没有定论,目前推测,这可能归因于体型大小的不同。换句话说,人类的体型更大,因此需要更高效的神经信号传递机制,从而确保人体对伤害能迅速响应,保护自身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