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李印: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掣肘 为各期食管癌患者“谋生路”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3-12-25 09:50

A+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预后生存率较低,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李印在做客《人民好医生》节目时表示,外科有边界,技术无止境。外科医生要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掣肘,沉下心来为各期食管癌患者“谋生路”。

食管癌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进行性吞咽困难,一开始进食硬的食物或软的食物有哽咽感。随着疾病进展,吞咽困难加重,会出现软食、流食进食困难乃至最后出现进食梗阻情况。李印介绍,食管大概宽度直径1至2公分,早期食管癌的食物通过时会出现胸膜后刺痛、吞咽异物感等不典型症状,容易和慢性食管炎、胃炎或吃刺激食物时造成的不适混淆。食管癌进展期、中期会出现进行性的吞咽困难。晚期会有转移表现,例如淋巴结转移侵犯喉管神经时会出现声音嘶哑情况,也有些患者会出现呕血、体重明显下降等情况。

“食管癌早期病变可以通过胃镜取病理进行确诊。中期、晚期食管癌除了需要做CT、胃镜外,还可以通过PET/CT进行分期、全身评估。”李印说,“通过PET/CT评估全身是否发生转移,可以决定患者治疗模式。早、中期或局部肿瘤目前治疗方式都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可以在超声胃镜下进行切除,如果进展到中期则需要各种方式联合治疗。”

作为外科医生,李印重点介绍了近些年外科在临床食管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外科这二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术式、入路等。外科发展第一阶段是开放式手术从开左胸改为开右胸。第二发展阶段是从开放到微创,现在临床多用胸腹腔镜,让手术创伤得到了极大改善。第三发展阶段是加速康复理念在外科中的应用,让患者在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进食、下床活动,围术期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验感好,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第四发展阶段是‘功能外科’建设,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尽可能在手术中保留食管功能,改善了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了患者五年生存率。”

“食管癌侵犯到肺、主动脉等没法手术切除的部分被称为局部晚期,但通过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行局部治疗,可以为一些晚期食管癌患者带来一线生机。”李印认为,在为食管癌患者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过程中,要在保障患者治疗方案有效性、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治疗前评估和营养状态很重要。

食管癌是一个消化道系统肿瘤,不但需要切除肿瘤,必要时还需要切除食管,将胃“拉上来”和食管接起来重建通道。但两个器官接在一起会发生“漏”和“串口”的风险,一旦出现“漏”的情况,死亡风险也会随之上升。李印说:“很多医生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会让患者尽量晚点治,进行‘保守治疗’。但我从2007年接触该技术后,把全球几十种吻合方法都拿来研究,分析这些方法的可取之处、问题之处。经过十年摸索,改进了吻合方法,对整个手术技术流程进行设计改进,现在患者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进食。”曾有医生同行担心于李印的“大胆”风险太高,但李印认为,身为医生,要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掣肘,沉下心来为各期食管癌患者“谋生路”。

“作为医生,敬畏生命,精益求精。外科有边界,技术无止境。”是李印的座右铭。他也建议医生同行,在研究使用技术时要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