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许建萍:创新药物和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 让晚期食管癌有望成为“慢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3-12-25 09:51

A+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预后生存率较低,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许建萍在做客《人民好医生》节目时说,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多个药物在治疗食管癌患者中获得了较好疗效,相信在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和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下,患者生存期可以不断得到突破,让晚期食管癌也有望成为“慢病”。

许建萍介绍,食管癌在我国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多发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及福建等沿太行山脉地区。“究其原因,食管癌在这些地区多发可能与当地土壤、饮水及饮食、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北方人多喜欢吃较热较烫的食物,南方人则比较喜欢吃腌制类食物。此外,当地土壤、水源内的微量元素对人体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除以上因素外,食管癌与吸烟、酗酒也有着密切关系。”她认为,对于一些高发地区不仅要避免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问题,还要定期筛查,通过多宣讲、多科普增强当地群众健康意识,从而做到早筛早诊早治。

“内科分期食管癌主要分为局部和晚期两大类。”许建萍说,“局部且早期的食管癌,主要以黏膜下切除、手术、放化疗等局部治疗为主。如果患者罹患晚期食管癌,那么临床将以局部早期治愈、晚期延长患者生存期为治疗目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食管癌晚期转移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较差,临床主要采取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内科治疗为主的模式,同时也会联合局部治疗,通过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来为晚期患者带来一个更长、更有生活质量的生存期。”

“对于相对局限期的食管癌来说,临床是以提高局部治疗疗效或保器官为最终的治疗目标。对于晚期转移性食管癌患者,我们首先是通过多学科积极治疗,争取将其转化为可手术患者。”她认为,现在药物研发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快速时代,短短几年内,治疗食管癌也从二线的单药到一线的联合再到新辅助、术后辅助治疗,取得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进展。通过现在多学科合作诊疗,以全身治疗为主、局部治疗为辅,使患者生存期不断得到突破,将晚期食管癌也逐步变成了“慢病”。

“我们在关注治疗疗效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治疗过程中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我们要实现不光让患者活得长,还要让他们活得好。”许建萍说,“我国超过90%的食管癌病理类型是鳞癌,我们要了解并预期药物或是治疗方案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密切监测用药期间所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

据许建萍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术后有一个标准的定期随访,例如术后两年内会叮嘱患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随访,术后两年至五年间会叮嘱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术后五年是每年进行一次随访。在用药或放射治疗期间,随访频率也会因人、因治疗效果而异。“我认为通过医生和患者的良好沟通,提前通知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会帮助患者在出现相应不良反应后及时就诊,对尽早处理患者不良反应有良好帮助。”许建萍说。

“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项药物在治疗食管癌患者中也获得了一个较好疗效,像是二线和一线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也已纳入了医保,让中国患者在用到好药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经济负担。相信医保给患者带来明确治疗疗效药物的同时,也能帮助患者减轻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许建萍认为,面对患者的心理负担还需要患者家属及医生、全社会来共同努力,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与误解,不再谈癌色变,在罹患食管癌时放平心态,根据医生治疗方案,得到有效救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