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17-02-18 16:01
A+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月19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雨水”。此时节,春回大地,天气变暖,万物开始萌动,春暖花开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初春乍暖还寒,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及较大的温差,很容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那么雨水节气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饮食调节
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
此节气时北方食疗以粥为好,如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等;而南方特别是珠三角一带的食疗多以汤为好,如猴头菇煲鲜鸡汤、云苓淮山煲瘦猪肉汤、菠菜滚牛肉片汤、淮山北芪猪横脷汤等;也宜气温湿冷时以炖汤养脾胃,如冬虫夏草炖水鸭、眉豆花生炖鸡脚、杞子淮山炖猪月展肉等。
中药材调养时要考虑脾胃功能的特点,如用生发阳气之法来调补脾胃,可选用西洋参、沙参、决明子、白菊花等。雨水时节,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会随着春季的阳气升发而上升,所以更应特别注意肝气的疏泄条达。自然界一派生机,特别是南方万物欣欣向荣。养生者亦须振奋精神、勃发朝气,志蓄于心,身有所务。
二:防寒、祛湿
雨水期间,尤其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
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