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俄罗斯方块经典在哪里呢

来源 : 中国网

时间 : 2016-04-16 14:55

A+

形状各异的方块从上方落下,你要做的便是调整好它们下落的姿态,完整地摆放。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前提规则,但再衬上一段恼人却能让你听上瘾电子背景音乐后(改变自俄国民歌:Korobeiniki ;译者:中译“货郎),游戏娱乐产业迎来了一场变革。

自从1986年俄罗斯方块出现在世人面前以来,这个简简单单的游戏已经占据了人们不计其数的业余时间。从那时开始,我们见证了手持游戏终端的风靡,见证了游戏界的一桩桩盛事:从《使命召唤》到《魔兽世界》。然而像俄罗斯方块这样的益智游戏依旧在我们心中留有特别的印记。它为何如此令人痴迷?

作家杰弗里(Jeffrey Goldsmith)对此也很感兴趣,他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更是直接质问道游戏的创造者阿列克谢(Alexey Pajitnov)是否发明了“一种电子海洛因”。有些玩家声称玩过数小时的游戏后做梦都能梦到形形色色的方块从天上掉下,或是走在街上都感觉一幢幢大楼要拼接在一块儿---这种现象被称为“方块效应”。这是它的一种精神强力,甚至有个建议说游戏可以用来阻止PTSD(创伤后应激失调)病人的幻觉重现。

我也有过一段“方块时期”,那时我是个青少年,本不应该花那么多时间在摆放那些下落的方块上。最近我便开始想,为什么像诸如俄罗斯方块这一类的游戏会这么令人着迷?我的结论是:这和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把凌乱变有序的心理驱动有关。

人类的许多游戏项目都基于这种“使之有序”的驱动。比方说斯诺克,或者你不是英国人而称为撞球,就是一个好例子:第一个人把把桌面搞得一团糟(开球),然后选手按一定的顺序将球依次击入袋中。俄罗斯方块则在这个基础法则上增置了计算机引擎---不仅玩家要忙着整理方块,电脑也不停地从上空丢下不合时宜的形状让你乱上加乱。这看起来倒像是一个无意义游戏的完美例子,它不会教我们什么,不会拓展社交面,不能锻炼体力,但它就是能一直让我们一直这么痴迷。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以俄国心理学家蔡加尼克(Bluma Zeigarnik)命名。上世纪30年代,蔡加尼克在一家热闹的咖啡馆里听说这里的服务员对点菜单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不过只能持续到食物被送到顾客的桌上为止。他们可以记得住一伙12个人中每位的食物和饮料,可是一递上桌旋即便忘;并且再也回想不起刚刚还记得清清楚楚的各类名目了。蔡加尼克把所有这类“未完成的事情记得牢靠”问题冠以自己的名字。

蔡加尼克效应也是机智问答类节目广受欢迎的一个原因。你也许不会注意BBC在哪一年创立;至少有一家麦当劳的国家占世界百分之几,但这些问题若是有人问过你,你便会奇怪地记住了答案。(顺便说说,答案是1927和61%)未解决的问题会悬在我们脑海中,直到它们被完全解答为止。

游戏原理

俄罗斯方块通过制造无止境的方块来保持我们的注意力。游戏中的每一步都能让我们清理部分的混乱,不留空白地填满一行或者多行让方块消除,但同时也可能自己造出新的麻烦、未完成的混乱。这种“不彻底的解决”和“新激发的麻烦”组成的链条很容易就伸延开来,耗费几个小时;就像每次不停地挠痒然后获得满足。

俄罗斯方块之所以巧妙还有一个原因:未完成的任务永远伴随着潜在的解决方案,方块形色各异从天而降,用得好它是解决之道,反之则是麻烦之源。俄罗斯方块把这个奇妙的矛盾可视化了,通过简单的五个控制键就可以去尝试寻找出路了(左移、右移、左转、右转、快下)。对方块的玩家研究发现,人们偏向于先旋转方块再打算如何适宜的放置。当然,用何种方式都可以,不过俄罗斯方块高明之处还在于它创造了一个手速比脑速快的游戏世界---这又是它如此迷人的一个原因。和生活不同,俄罗斯方块将我们寻找解决之道的洞察力和付诸行动的具体方式之间直接建立了联系。

蔡加尼克效应描述了一个心理现象,但没有解释它发生的原因。这也是心理学家的一个惯用伎俩,他们通过简单地给出一个命名,然后仿佛已然揭开了人类思维的谜题。事实上他们所作的就是想个名字而已,并未解决它。蔡氏效应存在的一个合乎的解释是我们的大脑会根据所追寻的目标进行重组,如果一些目标达到,大脑便转而关注其他的事宜了。

问答类小游戏就利用了这种目标定向机制,通过使我们在挫败感和成就感之间游走的方式。俄罗斯方块又多走了一边,建立了一条由挫败感和满足感环环相扣组成的无尽长链。就像一只聪明的寄生虫,方块游戏充分利用了大脑对完成一件事所反应出的满足感,并且在我们身上施用。

不过我们也乐于这样,享受着有序摆放行色各异的方块带来的短暂快感,即便我们之中有一两个聪明人会知道这游戏根本毫无意义。但好像所有游戏都这样,不是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