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网
时间 : 2016-04-18 16:47
A+
参与一项投资,开始一段感情,装修一栋房子,你都要付出时间、精力、金钱或感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越来越发现事情不如你所愿,甚至败局已定。从理性出发,你应该承认失败并放弃该项目,转而寻找新的机会。但你很可能会想:我不能退出,否则之前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这时,你就犯了有着三千五百万年历史的“沉没成本谬误”。损失是肯定的,但已经发生损失与是否继续投入无关。继续为失败埋单,在没有希望的事情中越陷越深,是因为你不愿意面对此前错误决策造成的后果,也可能是为了面子,不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笨。心理专家建议,要摆脱沉没成本带来的心理压力,须把眼光放在做事的得益上,而不是老盯着损失。
大人物与小人物都会犯的错误
你排了4个小时队,花了300块钱买了你最喜欢的歌星的户外演唱会票。到了演出那天,气温骤降而且还下着雨。如果你坚持去看演唱会,无疑会全程受罪。你跟自己说:“如果不去,我那300元和排队的4个小时就白费了。”结果你还是去了,遭罪不浅。
你的决策明智吗?美国心理专家丹尼斯·卡明斯博士认为这是不智的,因为你犯了沉没成本谬误。当你对一个项目投入了时间、金钱、精力等,但没法获得相应的回报,那些投入便成了“沉没成本”。如果你决定是基于你之前的投入,而不是基于现时的情况,那么就犯了错误。尝试换一种方式思考,上述例子的选择变成:
1.你花了300块钱和排了4个小时的队,为的是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
2.你花了300块钱和排了4个小时的队,为的是不舒服地淋一场冷雨。
这样不难看出,你最好舒服地待在家里。
如果你受不住沉没成本的心理压力,请不要难过,因为大把人和你一样。
企业CEO经常在项目失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继续投入人力与财力。铱星世界通讯公司在卫星无线电话服务项目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发射了几十颗通讯卫星,但是由于服务成本高昂,通讯质量不佳,令客户寥寥。但该公司不甘心放弃,反而再花数十亿美元。在苦苦支撑数年之后,该公司在1999年正式申请破产。
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在意识到无法赢得越南战争之后,仍然将成千上万的士兵派往前线。在多年之后的伊拉克战争中,小布什总统也犯了类似的错误。
对NBA球员的研究发现,身价最贵的球星得到最多上场时间,尽管很多时候高价球星的表现甚至不如其他球员。球队花了很多钱在球星身上,教练就感到压力要派他们上场,尽管有时候这意味着输球。
沉没成本谬误有时又被称为协和谬误,源自英法两国政府联合投资研发的大型超音速飞机“协和”。尽管这种客机很豪华也很安全,但制造成本极其高昂,单是设计一个引擎的就要几亿。由于耗油量大等原因,协和飞机的维护成本很高,导致载客量严重不足。到了后来,英法都意识到这种飞机无法产生盈利,但却继续投资,掉进巨亏的无底洞。
人类天生爱看重损失
研究发现,不仅人类会犯沉没成本谬误,猴子也会:两个饲养员给僧帽猴喂葡萄,看猴子会选择谁。甲给完一顿葡萄之后肯定还会再给一颗葡萄,乙给完葡萄之后可能再给一颗也可能不给,结果猴子会选择甲。重新再做实验,在给了猴子葡萄之后,甲总是拿回一颗葡萄,乙可能拿回两颗也可能不拿,结果猴子会选择乙。科学家从进化的角度估算,沉没成本谬误已经存在了三千五百万年以上。
经济行为专家发现,人们在评估自己的决定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时,对损失的反应比得益的反应更大,尽管两者数量一样。例如,你损失了100元的痛苦比你赚取100元的快乐在强度上大一倍。因此,人们宁愿少得益也要避免痛苦。卡明斯称,人们容易做出危险的决策来避免损失,并举了一个博弈实验的例子:
如果我先给你1000元,然后再给你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多拿额外500元;二是抛硬币,如果正面朝上你多拿1000元,如果反面朝上就拿不到钱。结果,大多数人会选择直接拿500元以回避风险。
如果我先给你2000元,然后也是两个选择:一是直接退还我500元;二是抛硬币,如果正面朝上,你要还给我1000元,如果反面朝上,你不用退任何钱。结果,大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为了避免一定会发生的损失,人们变得冒险。
其实两次博弈完全一样:一是直接拿1500元,二是50:50的机会拿走1000元或者2000元。为了避免遭受损失后的痛苦,人们决定冒险。同理,为了避免一定会发生的损失,人们就会坚持失败的投资,例如股价不断下挫,股民被套后拒绝“割肉离场”,还想赌一把股价会反弹。
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得益上
我们容易看到别人犯沉没成本谬误,但是自己犯同样的错误时仍无法抽身,例如厌恶自己的专业,却因学了很多年而不愿意转行,又如苦等迟迟不愿意跟你结婚的男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海蒂·哈沃逊认为,一旦你意识到成功无望,就不应在乎已经投入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你的工作或男友已经消耗了你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再让他们耽误你余下的时光是没有意义的。
问题是很难放弃。投入很大,结果一无所得,让人都无法接受。2010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关注你要得到的,而不是你要失去的。具体而言,是两种相反的策略:
趋利策略 当我们想着做事的目标会带来得益,就会不自觉地容许自己犯错误,欣然接受可能出现的损失。
避害策略 当我们想着如果没有达到目标会带来什么后果,就会很在乎损失,从而对沉没成本十分敏感。
心理学家进行了一个实验,预先给参加者制造思维定式:让第一组参加者写下自己的理想与希望得到什么(趋利),第二组参加者写下自己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是什么(避害),第三组参加者作为对照,什么也不写。然后,让他们设想自己是一家飞机制造公司的老板,投入1000万美元研发一种对雷达隐形的飞机。在研发项目将要完成、已经花了900万美元的时刻,一家竞争对手突然宣布已经研发出性能更优、价格更低的隐形飞机。这时参加者要选择,是把剩下的100万美元继续投入研发,还是转而投入到其他项目?
结果显示,避害组的人选择继续投入100万美元完成研发的可能性约为80%,而没有设定思维定式的对照组也是80%。这说明沉没成本高昂的时候,大多数人自然地会出现避害思维,在失败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注重得益的趋利组犯这个错误的可能性明显下降,只有60%。
哈沃逊称,重新定位我们关注的焦点并不困难,多看得益少看损失,能让你最大限度地摆脱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