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网
时间 : 2016-05-23 10:28
A+
很多家庭中都会发生这样的情景妈妈:老玩游戏,都玩了三个小时了,作业一个字没写!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自觉性呢?做事情拖拖拉拉,懒懒散散,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怎么反复说就是不改呢!
孩子:我就是没自觉性,我就是懒散,你就知道整天说我!
妈妈:你这孩子,跟你讲道理怎么就听不进去呢?我这不是为你好吗?
儿子:反正我就是不听!
很多妈妈都很苦恼,为什么我每天一遍遍的说,孩子就是不听话呢?明明是为了他好,怎么就不理解我的苦心呢?
作为旁观者,我们能看到,妈妈希望孩子意识到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她费了很大劲,却得不到该有的效果,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妈妈的焦点都在孩子做得不好的事情上面的时候,一方面,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内心肯定是不舒服的;另外一方面,在结果上也不利于孩子去改正缺点和更有信心地处理问题。因此,妈妈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看到孩子每一次比过去做得更好的地方,然后就此及时地鼓励到孩子,给孩子更多的信心去面对当下及未来的课题。
二、妈妈把玩游戏不做作业直接归为孩子没自觉性,拖拉和懒散。孩子小的时候因为身心发展不完善很容易在做事情、控制自己行为方面有些薄弱,他们往往是无意识的,但是被妈妈这么一说似乎就是有意识的这么去做了。孩子很容易认为在妈妈眼里自己就是这么糟糕,这么不讨人喜欢,进而产生情绪和情感上的排斥。
三、妈妈这样的态度和言语行为其实反应除了妈妈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她担心孩子会变的没自觉性,会变的懒散和拖沓,为了转移这份焦虑和不安就直接变成了带情绪的指责向孩子“宣泄”,而这份情绪到孩子这里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如果慢慢可以换种方式沟通,将自己内心的担心告诉孩子,和孩子平等的来对话,孩子的态度显然会发生变化。
当父母感觉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总是和自己对着干的话,家长需要反省下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态度,而不把问题归为孩子的问题。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方式,并积极寻求改变,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尊重,孩子也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