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线

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和预防三大误区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 : 2020-11-09 18:12

A+

  许多老人在没有外伤或轻微外伤的情况下也会骨折,这就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又称骨质疏松性骨折。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于50岁的人群中,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为30%,男性为20%;45岁以上骨折患者中,75%的骨折与骨质疏松症有关。

  浙江省新华医院骨科史晓琳教授认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治疗和预防上还有一些误区,有必要重新认识。

  ■误区一:不重视轻微外伤

  老年人由于活动量不是很大,外伤多是扭伤或跌伤,但不要觉得受伤轻、不是很痛,就没大碍了;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情况,受到外伤时首先要想到可能发生脆性骨折。如果骨折了,还继续活动或站立行走,可能引起骨折移位、加重软组织损伤或造成继发血管神经损伤。

  老人受外伤后,不论受伤轻重、是否有严重疼痛,最佳的应急处理就是呆在原地保持受伤部位稳定不活动,经医生检查排除脆性骨折后才能站立或行走。

  ■误区二:骨质疏松补钙就行

  骨质疏松症产生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医学界认为是与衰老、雌激素水平下降、营养失调、生活不正常、疾病、药物、遗传等有关,并不完全是缺钙,因此单纯补钙也就不能防治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

  ■误区三:骨折后不能活动

  多数人认为,老年人髋部骨折了,要好好养病,要尽可能卧床休息不能活动。殊不知老年人骨折后不能静养,越养病越多。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如长期卧床,除可引起褥疮等局部并发症外,还可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而且卧床期间骨丢失加速,骨质疏松加重,极易发生再骨折。

  因此最好在治疗早期就开始进行肌肉的主动和被动锻炼,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这样才能尽快恢复功能,有效防止并发症。宗和

相关文章